17岁参军,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43岁从部队转业后,致力于党史研究,先后走访战争的幸存者、亲历者及其家属500多人,行程超过1万公里。
退休8年来,他骑自行车,搭公交,穿行在襄阳大小街道,挖掘出100多万字的社科成果。20多年来,他总共宣讲有2000多场,被中小学生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他就是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党支部书记梁发双。
近日,第九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公布,梁发双名列其中。
潜心编撰地方党史资料,翻山越岭挖掘史料真相
梁发双讲述解放襄阳战斗
1999年,时年43岁的梁发双从部队退役后,被安排到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原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工作。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梁发双一头扎进档案馆、资料室,反复深读细研相关书籍。一年间,他累计写了10余本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领导经过筹划,拟定了《中共襄阳党史80年》的编纂大纲,并逐一分配工作,梁发双也是编纂负责人之一。
那段时间,梁发双从档案馆复印了一大堆资料,然后搬回家铺在地上。时值盛夏,他担心资料被风吹乱,不敢开风扇,独自闷在家中,依据编纂大纲分门别类梳理相关资料。有不懂的就向同事请教,有疑问的就走访当事人和知情者,不能复印就手抄,不会使用电脑就慢慢学打字……两个多月后,梁发双上交了一份100多页的初稿,基本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2016年1月退休后,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他的党史人生,义务奉献,一干又是8个年头。2017年7月,根据省、市委领导批示精神,梁发双接到开展老河口仙人渡集中营史料调查的工作任务。近80年过去,留存资料很少,存世的见证人更是少之又少,调查清楚这件事难度极大。在近2年的调查取证中,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梁发双一行翻山越岭走过无数地方,查阅了4000多件档案和原始资料,采访幸存者和见证人,反复求证甄别,才将确定的事实一一记录在册。最终他们查明仙人渡集中营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用于关押被俘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指战员的监狱,先后关押3000余人,其中牺牲252人,整理出完整史料和狱中斗争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
一年寻访一个党史课题,一句话找到“鄂北抗大”传承
记录鄂北手纺所历史传承的老照片
一年解决一个党史课题,是这几年梁发双给自己立下的规矩。2022年,凭着档案里的一句话,他硬是通过走访,找到了被称为“鄂北抗大”的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的历史传承。
1939年,中共鄂西北区党委(省委)由襄阳迁至谷城县茨河镇,在茨河下街创办了鄂北手纺织训练所,一方面提供军需棉纱,另一方面秘密培养党员干部,这里也成为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工厂的生产规模曾达到日生产棉布200多匹(1匹等于100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救亡运动。手纺所先后组织了3期学院培训,人数超过200人,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准备了一支干部队伍。
1941年1月,因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手纺所及下属的工厂被查封,300多名党员和教职工、学员被捕,手纺所的培训工作也因此中止,但是,被破坏以后的手纺所经历了什么,是否还在发挥作用?梁发双发现,这方面的史料是空白的,于是他开始了寻访手纺所历史传承的工作。
2022年下半年,他偶然从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简介里,发现了一句简单的记述:本企业的前身为在谷城县茨河镇成立的鄂北手纺所。这立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前身,是襄樊市拖拉机厂,是襄阳最老资格的本土工业企业之一,他们会是鄂北手纺所的传承人吗?
几十年过去,留下的资料已经凤毛麟角,梁发双几经辗转,在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档案室里,找到了当年并未公开出版的厂志,明确了工厂的历史沿革,又几经寻访,终于找到了当年参与撰写厂志的84岁老员工徐耀坤,从他那里得知了企业传承的关键历史,还找到了他当年和手纺所创始人吴显忠重回故地,考察手纺所旧址的合影。原来,在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后,在党组织的努力下,茨河手纺所的机器设备被搬到故城县的盛康镇,以“湖北谷城县纺织厂”的名称继续生产,部分党员也继续留在工厂里从事地下工作。工厂后来又几度更名和搬迁,最终成为今天的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梁发双说,当他在谷城县讲座时讲到这段历史,县领导也感慨,没想到“鄂北抗大”的历史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义务讲解2000多场,走街串巷整理党史资料
梁发双讲党史
从2012年担任宣传科科长起,梁发双就开始了他的党史宣传员的生涯。2016年退休后,他更加热心党史宣传工作,他说,“宣传党史是我的责任,只要还能干一天,我就要把党的历史编纂好,讲解好。”退休8年来,不断有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区登门邀请他去讲襄阳的党史,襄阳的故事,他一直坚持义务讲解。20多年来,他总共宣讲了2000多场,被襄阳的中小学生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2018年7月,襄阳市举办解放70周年主题展。梁发双受邀参与布展工作,对参展的256幅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认真审核,提出了七十余条修改建议。市委宣传部专门邀请他担任讲解员。他每天最多的时候讲解四五场,持续了45天。在展览现场,他讲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关注话题:“没想到襄阳还有这样辉煌的历史,真是令人振奋!”“好多党史知识以前都不知道,真的很受振奋”。
很多人退休后都是开始安心养老,而退休后的梁发双工作却更加忙碌。他经常感叹时间紧迫,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党史人物和故事幸存者、亲历者、知情人越来越难找寻,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党史口碑资料的“抢救性”收集。
退休8年来,他骑自行车,搭公交,穿行在襄阳大小街道,采访了100多位在襄阳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老领导,以及在某个领域方面有突出成绩、突出贡献的人物,形成了100多万字的社科成果,为深入研究和更好地宣传襄阳地方党史奠定了基础。(极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倩)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
发表时间:2023-08-18 来源:湖北文明网
17岁参军,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43岁从部队转业后,致力于党史研究,先后走访战争的幸存者、亲历者及其家属500多人,行程超过1万公里。
退休8年来,他骑自行车,搭公交,穿行在襄阳大小街道,挖掘出100多万字的社科成果。20多年来,他总共宣讲有2000多场,被中小学生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他就是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党支部书记梁发双。
近日,第九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公布,梁发双名列其中。
潜心编撰地方党史资料,翻山越岭挖掘史料真相
梁发双讲述解放襄阳战斗
1999年,时年43岁的梁发双从部队退役后,被安排到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原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工作。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梁发双一头扎进档案馆、资料室,反复深读细研相关书籍。一年间,他累计写了10余本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领导经过筹划,拟定了《中共襄阳党史80年》的编纂大纲,并逐一分配工作,梁发双也是编纂负责人之一。
那段时间,梁发双从档案馆复印了一大堆资料,然后搬回家铺在地上。时值盛夏,他担心资料被风吹乱,不敢开风扇,独自闷在家中,依据编纂大纲分门别类梳理相关资料。有不懂的就向同事请教,有疑问的就走访当事人和知情者,不能复印就手抄,不会使用电脑就慢慢学打字……两个多月后,梁发双上交了一份100多页的初稿,基本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2016年1月退休后,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他的党史人生,义务奉献,一干又是8个年头。2017年7月,根据省、市委领导批示精神,梁发双接到开展老河口仙人渡集中营史料调查的工作任务。近80年过去,留存资料很少,存世的见证人更是少之又少,调查清楚这件事难度极大。在近2年的调查取证中,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梁发双一行翻山越岭走过无数地方,查阅了4000多件档案和原始资料,采访幸存者和见证人,反复求证甄别,才将确定的事实一一记录在册。最终他们查明仙人渡集中营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用于关押被俘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指战员的监狱,先后关押3000余人,其中牺牲252人,整理出完整史料和狱中斗争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
一年寻访一个党史课题,一句话找到“鄂北抗大”传承
记录鄂北手纺所历史传承的老照片
一年解决一个党史课题,是这几年梁发双给自己立下的规矩。2022年,凭着档案里的一句话,他硬是通过走访,找到了被称为“鄂北抗大”的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的历史传承。
1939年,中共鄂西北区党委(省委)由襄阳迁至谷城县茨河镇,在茨河下街创办了鄂北手纺织训练所,一方面提供军需棉纱,另一方面秘密培养党员干部,这里也成为鄂西北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工厂的生产规模曾达到日生产棉布200多匹(1匹等于100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救亡运动。手纺所先后组织了3期学院培训,人数超过200人,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准备了一支干部队伍。
1941年1月,因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手纺所及下属的工厂被查封,300多名党员和教职工、学员被捕,手纺所的培训工作也因此中止,但是,被破坏以后的手纺所经历了什么,是否还在发挥作用?梁发双发现,这方面的史料是空白的,于是他开始了寻访手纺所历史传承的工作。
2022年下半年,他偶然从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简介里,发现了一句简单的记述:本企业的前身为在谷城县茨河镇成立的鄂北手纺所。这立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前身,是襄樊市拖拉机厂,是襄阳最老资格的本土工业企业之一,他们会是鄂北手纺所的传承人吗?
几十年过去,留下的资料已经凤毛麟角,梁发双几经辗转,在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的档案室里,找到了当年并未公开出版的厂志,明确了工厂的历史沿革,又几经寻访,终于找到了当年参与撰写厂志的84岁老员工徐耀坤,从他那里得知了企业传承的关键历史,还找到了他当年和手纺所创始人吴显忠重回故地,考察手纺所旧址的合影。原来,在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后,在党组织的努力下,茨河手纺所的机器设备被搬到故城县的盛康镇,以“湖北谷城县纺织厂”的名称继续生产,部分党员也继续留在工厂里从事地下工作。工厂后来又几度更名和搬迁,最终成为今天的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梁发双说,当他在谷城县讲座时讲到这段历史,县领导也感慨,没想到“鄂北抗大”的历史一直传承到了今天。
义务讲解2000多场,走街串巷整理党史资料
梁发双讲党史
从2012年担任宣传科科长起,梁发双就开始了他的党史宣传员的生涯。2016年退休后,他更加热心党史宣传工作,他说,“宣传党史是我的责任,只要还能干一天,我就要把党的历史编纂好,讲解好。”退休8年来,不断有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区登门邀请他去讲襄阳的党史,襄阳的故事,他一直坚持义务讲解。20多年来,他总共宣讲了2000多场,被襄阳的中小学生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2018年7月,襄阳市举办解放70周年主题展。梁发双受邀参与布展工作,对参展的256幅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认真审核,提出了七十余条修改建议。市委宣传部专门邀请他担任讲解员。他每天最多的时候讲解四五场,持续了45天。在展览现场,他讲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关注话题:“没想到襄阳还有这样辉煌的历史,真是令人振奋!”“好多党史知识以前都不知道,真的很受振奋”。
很多人退休后都是开始安心养老,而退休后的梁发双工作却更加忙碌。他经常感叹时间紧迫,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党史人物和故事幸存者、亲历者、知情人越来越难找寻,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党史口碑资料的“抢救性”收集。
退休8年来,他骑自行车,搭公交,穿行在襄阳大小街道,采访了100多位在襄阳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老领导,以及在某个领域方面有突出成绩、突出贡献的人物,形成了100多万字的社科成果,为深入研究和更好地宣传襄阳地方党史奠定了基础。(极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倩)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尊龙凯时网娱乐最新版的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